朗坤环境

湖州病死猪事件思考:无害化处理需尽快告别“野蛮生长”

发布时间:2017-09-12 16:58 作者:阅读量:

2013年上海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大家还记忆犹新而时隔4违规处理病死猪事件又再次重演。

 

近日在浙江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的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查处一起“病死猪非法填埋”案件。据调查20134月至20143浙江湖州一家企业将本该焚烧处置的部分病死猪进行非法掩埋先后6次、累计掩埋数量约300吨。


中国作为公认的世界生猪生产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病死猪随意丢弃或制成肉制品流入市场等现象屡禁不止。2013年上半年,上海曾在黄浦江打捞出上万头死猪,后查明这些死猪来自于黄浦江上游的浙江嘉兴,当地高密度的养猪环境让生猪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就在同月,湖南省浏阳市、株洲市等地也有水域发现漂浮的病死猪。病死猪投江,引发举国关注。这一事件将长期被忽视的中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推向前台。数月之后,农业部发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通知,而后国务院颁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期这一问题走向正常轨道。在《条例》颁布之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

 

20141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等情况,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组织建设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处理场所的设计处理能力应高于日常病死畜禽处理量。

 

尽管法律法规不断颁布,但病死猪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央视20141227号播出《追踪病死猪》,记者在江西高安跟踪调查一年,发现当地不少病死猪,有些甚至携带A类烈性传染病口蹄疫的病死猪,被猪贩子长期收购!某屠宰场老板介绍,他们的病死猪肉销往广东、湖南、重庆、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7省市,年销售2000多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该案中检验检疫、市场、保险等环节的监管几乎全线失职。在2015年,福建龙岩等地又爆发病死猪事件,当地不法份子,每月用2100元“辛苦费”搞定检疫负责人,将2千吨病死猪肉流向餐桌,据报道屠宰场工人自己都不敢吃屠宰的猪,警察在现场被熏到呕吐。

 

告别“野蛮生长”,提升行业门槛已成大势所趋

在“黄浦江漂死猪事件”爆发的这一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在国内掀起一个高潮。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对生猪调出大县和年饲养量在5000万只以上的家禽养殖大县,原则上每个县都要建立专业无害化处理场。所有规模养殖场户都要通过委托处理纳入无害化处理体系。”

 

无害化处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突然旺盛,导致在众多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业务的企业内,有非常大一部分企业并不具备相关处理经验和资质,但因其在当地等做过较多其它领域的政府工程,或打着投资小、经济效益好等旗号,获得了当地的无害化处理项目。同时,不少不具备相关经验和资质的企业,技术不够成熟,且项目处理规模小,缺少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导致项目建设后出现一系列问题。提升无害化处理行业的准入门槛,保留并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企业应具备的相关资质,这应该未来是重要的思考方向。

 

同时,各地政府在选择无害化处理企业时,也应该多重考量企业的整体实力,选择技术实力强、投资实力强、社会责任感强、项目运营经验丰富的企业尤为关键。

 

目前国内也有高安市生物资源科学处理中心、嘉兴海盐动物卫生中心等一批无害化处理的标杆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运营经验及所建立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可为各地在打造同类项目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也能为当地政府的有序监管提供经验借鉴。

 

湖州挖出的不止是病死猪,更是环保监管的缺失

在相关立法和规定之下,依然有众多不法份子铤而走险,更有甚者就是如同湖州病死猪掩埋事件的涉案公司,假借无害化处理之名,领着国家和省市各级财政的补贴及贴息,却干着不法行为。一个做环保工程的企业,却反而成了污染源,这暴露出来的不仅是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部门地区环保监管的有名无实。从管理体制上看,目前,负责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审批监管单位主要是农业部门下属的畜牧管理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病死猪掩埋三年之久才被发现,而原因是因为中央来人了。而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827日浙江省环保厅给民众的回复依然是“未发现倾倒污泥迹象及未发现掩埋方式处置病死猪的情况”。如果没有中央环保监督组,这些病死猪还将掩埋多久?湖州市青草坞村的村民还要忍受多久?

 

社会不是没有监督,关于病死猪掩埋带来的环境污染,之前早就有过举报,要么是查处浮于表面,结论不能服众,要么就是不作为,直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到来。此事件的爆发,也可见地方环境保护机构的监督管理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环保工作依靠中央推动,效果立竿见影,但事无巨细不可能一一等待中央介入,最后还需依赖于属地管理,如何利用环保督查推动环保机制的改变,使其有能力解决地方环保问题,都应该是我们在未来重点思考的方向之一。同时,打破地方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的局面,还是需要依据法规,建立机制,该处置的要依法处置。

 

在环保先行的今天,愿类似事件不会再次上演!

上一篇:经济日报 绿色低碳发展的“磁场效应”之朗坤环保
下一篇:【深圳侨报】奉献洁净是一种最高的使命和荣誉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陈建湘